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画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当代会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中国画概述 所谓中国画,就是古时候人们所指的“丹青”,与西方的“西洋画”不同,国画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绘画。中国画强调的是“逸兴横飞”、“气韵生动”,讲究的是“画

1 中国画概述

所谓中国画,就是古时候人们所指的“丹青”,与西方的“西洋画”不同,国画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绘画。中国画强调的是“逸兴横飞”、“气韵生动”,讲究的是“画面有意境,画外有精神,画外有画”。

1.1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中国画的种类繁多,最初的起源应当追溯到原始时期,那时候的人们以岩石、彩陶为材料,创造了岩画、彩陶画,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学会了用丝织品创作帛画,这些类型的绘画方式出现之后,为后期中国画造型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以线为基础的造型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掌握。随后,中国画又经历了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画又出现了新的分支,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知的水墨画。这种传统民族绘画又被世人誉为我国国画的代表,白色和墨色是水墨画的两大基础色彩特征,到了后期又有了彩色水墨画的分支。

1.2 中国画的图案素材分类

从中国画图案素材的角度来看,根据画中图案素材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中国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人物画[1]。例如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帝仙对弈图》、《寿星图》、《五星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等。2、山水画。例如明代张宏的《华子冈图》、《青绿山水图》、《寒山萧寺图》、《万壑秋林图》等。3、动、植物画。例如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鹭石图》和元朝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等。

1.3 中国画的技法与色彩

1.3.1 中国画技法

就中国画的构图方式而言,“留白”以及“虚实相生”都是比较常用的中国画构图技法。表现方式上可以利用工笔进行表现,也可以运用水墨来表现。上色技法依据对墨的处理方式可分为渲染、泼墨、积墨以及泼墨等方式。

1.3.2 中国画色彩

墨是中国画的“筋骨”,根据墨的颜色种类可以将墨分为五大类,即清墨、浓墨、淡墨、重墨以及焦墨,在绘画中通常会与国画颜料进行搭配使用,通过画家的调和能力,将墨和颜料之间的浓淡、力度、枯润以及水分进行合理的调控,使画作呈现出不同的展示效果,提升画面的色彩感和层次感。

2 中国画艺术在服饰中的写实应用

中国画具有含蓄内敛、清新淡雅的特点,而这一点是许多西方绘画所不具备的,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为中国画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1 图案创作与应用

当代服装设计中,对中国画图案创作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即点创作、线创作以及面创作,具体表现为:

2.1.1 点创作

我国的传统哲学讲究的是“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法到无法”的“大道至简”,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化无限为有限,打破传统强调方法的局限,随性点缀就是中国画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较为常见的图案创作方式。设计师通过在服装的领口、袖口以及门襟等部位设计一些小面积图案纹样,让服装设计作品显得更加朴素典雅,富有丝帛画之美。

2.1.2 线创作

当代服饰设计中,线性发散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服饰门襟、侧缝线、背部育克线作为中轴进行线性发散,另一种则是将左右衣片的贯穿斜线作为中轴进行线性发散设计。这种方式的服装设计可以将服装进行对称或不对称的划分,划分出来的服装部分规则或不规则均可,能够有效提高服饰的节奏韵律和延展性。

2.1.3 面创作

面创作就是指设计师在服装上选择恰当的位置,将完整的画作利用不同的工艺手法合理的设计在服装上,通过完整的画作设计提升服装的美感和艺术性。

2.2 技艺手法应用

画面布局一直是中国画尤为注意的一个创作环节,构图上的不同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2.2.1 构图方式

中国画通过利用构图、墨色以及笔触上的改变,体现画作的“虚实相生”。服装设计也是如此,例如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晚礼服时,将大量的裙摆堆积在了右腿处,既虚化了小腿的设计又实化了臀部的造型,从而将中国画“虚实相生”的意境完美的展现出来[2]。此外,“留白”也是中国画在构图方式上的一大特色,合理的留白区域设计能够给人留以无限遐想、空旷感十足的视觉享受空间。

2.2.2 绘图技法

首先是“渲染”,这种绘图技法主要是通过将水和色汁混合成液体,然后将面料在液体上轻轻划过,形成清新自然的渲染纹理,此类绘图技法比较适用于定制服装设计。其次是“泼墨”,这种绘图技法较为豪放且不修边幅,极具曼妙脱俗的绘图风格。

文章来源:《当代会计》 网址: http://www.ddhjzz.cn/qikandaodu/2020/0814/407.html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当代中小企业的应用分析概述
下一篇: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神话叙事路径探索

当代会计投稿 | 当代会计编辑部| 当代会计版面费 | 当代会计论文发表 | 当代会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会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