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木兰的初心与大爱

来源:当代会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她参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浴血沙场、屡立战功;她创下三项中国空降兵之最——第一批女空降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年届五旬,她潜心科研,获

她参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浴血沙场、屡立战功;她创下三项中国空降兵之最——第一批女空降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年届五旬,她潜心科研,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离休后,她悬壶济世,为贫困群众义诊;耄耋之年,她再次作出惊世之举——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无偿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她就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

“松花江啊,你离开的女儿回来了!”2019年 6月 29日,飞越2500公里距离,跨过43年的光阴,继1976年回乡为父母扫墓之后,马旭再次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

去时豆蔻芳华,归来满头华发,但她的心从未离开这片热土。正是这份对故乡的执着眷恋,才有了“为家乡一掷千万”的惊人壮举,在这份义举的背后,是展示给世人的一颗始终赤诚的初心。

勇冠巾帼的 “空中木兰”

2018年3月,哈尔滨市木兰县委副书记徐向峰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是一个名叫金长福的空降部队老兵:“我有个老首长,名叫马旭,她想给家乡木兰的教育事业捐笔钱。老人一生都特别信任党组织,所以让我帮着联系木兰县委。”

马旭是谁?捐款数额是多少?起初,这些信息均不清楚。在与金长福及马旭本人多次沟通后,关于马旭的情况逐渐清晰起来。

1933年3月,马旭出生于木兰县建国乡李国宝屯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去世早,马旭和弟弟跟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紧巴巴,全家人靠母亲说大鼓书养活。木兰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从小就深深烙在马旭的心底。

1947年,村里的贫民会主任建议马旭妈妈送一个娃去当兵。由于弟弟年纪太小,母亲就让马旭去了。

在乡亲的护送下,14岁的马旭参军入伍。同年,马旭考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半年后,她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卫生员。辽沈战役、抗美援朝……6年多时间里,马旭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救死扶伤,曾光荣负伤并立功,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但马旭对参战立功的事很少提及,她说:“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幸福。”

作为优秀卫生员,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56年,马旭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军医。

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以黄继光烈士生前所在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负责卫勤保障工作。

“部队同志都跳伞了,如果不能和他们一起跳,我这个军医就是废物。”但马旭身高只有一米五三,体重仅有七十斤,远不能达到训练的要求。部队领导几经考虑,婉拒了她的请求。

马旭不死心,她在宿舍挖了一个坑,垫上细沙,把椅子叠到桌子上,自制简易跳台,每天晚上练习上百次。她还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身在空降师,如果不跳伞,怎么能叫伞兵?我恳求组织批准,并保证成为合格的伞兵!”部队首长无奈地说:“如果你跳得比战士好,就让你上!”她立马跳上平台,连跳三下,动作标准利索。首长这才批准:“你这个小鬼,不愧为我们英雄连队的花木兰,我犟不过你了。”

从1962年秋第一次跳伞开始,20多年间,马旭先后跳伞140多次,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了老年。

志同道合的军中伉俪

“结婚生子影响工作,我坚决不干!”在30岁之前,马旭并没有谈婚论嫁的念头,直到志同道合的颜学庸走进她的生活。

当时,同为军医的颜学庸已是马旭工作上的好伙伴。一次,他们听说苏联的一名驻岛战士突发阑尾炎,但岛上只有一名医生,没有助手帮忙打开腹部。“能否发明一种自动开腹器?”“在手术时帮助医生拉开腹部。”两人一拍即合。他们一起设计、修改,又把图纸送到上海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

1963年,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工作中,他们紧盯实战需求,共同攻克科研难题。在随军空降时,马旭发现,在着陆的瞬间,强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战士腰部、踝部骨折。如何避免这种非战斗减员?马旭和丈夫反复试验,设计出了像袜子一样套在脚上的充气护踝,下降时充气减少冲击力,降落后把气放掉。为了验证效果,他们20多次亲自跳伞实验,甚至在花甲之年还在高原跳伞。这种充气护踝最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空降兵部队推广使用。

一起工作,一起学习,马旭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家里摆满了书。

文章来源:《当代会计》 网址: http://www.ddhjzz.cn/qikandaodu/2021/0417/1002.html

上一篇:孔孟之道沂蒙精神与当代山东道德高地建设
下一篇:书法爱好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