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德荣
我写的第一封信,是十三岁那一年。远在故乡的四表哥代姑姑给家里寄了封信,父亲说,你来写回信吧!在纸上用文字表达对亲人的问候和挂念,那是第一次。
再大一些,大姐远嫁,血脉亲情全靠书信联系。大外甥女出生后的百日照,大姐是把它夹到信里一并寄来的,信封背面标注着"内有照片请勿折"字样。
信,成了亲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一直觉得书信是很具仪式感的,是盛装感情的美丽器皿。就连书信的那些雅称,美得也让人心动。我最喜欢:尺素,青鸟,双鲤。
古人对传信,有"鱼传尺素"之说。古代称白绢为"素",用一尺见方的白绢或白绸写成书信,就称为"尺素"了。
为了保护写在白色绢帛上的字不受损毁,就把书信放在两尺多长的竹筒做成的函套中,竹筒函套大多刻成鲤鱼的形状,所以两片竹筒被形象地称为“双鲤"。而当收信人打开函套看信时,就如剖开鱼腹一般,可见这个过程里的心情是多么郑重和惊喜呀!
古诗云:“崇山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汉乐府民歌中又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句美!仪式更美!
古代神话里有一种神鸟叫青鸟,羽毛亮丽,体态轻盈,非常漂亮。青鸟被认为是吉祥,是幸福和快乐的象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不传信,雨中的丁香让愁结枉拧了一场,因为无处传递呀!
八七年高中毕业,同学间虽相隔不太远却也是四散八方,依依难舍之情自不必说,这一转身,有的同学也许就是一辈子也说不定。大家在毕业留言册上互赠留言,写上地址,并附上各自的一寸照片。分别的日子,师生道不完的话,表达不尽的情。那时正流行那首歌《让世界充满爱》,乔丽君唱得声泪俱下,尤其那句“轻轻地捧着你的脸,让我把眼泪擦干",很多同学都流泪了。文科班的学生到底要多愁善感些。
别离,终究要别离,近道的先送远道的。在校园里望着远去同学的背影,我终于忍不住,大声喊过去:"别忘了写信!"我的声音被风拉得好远好远。那一天的天空似乎很高很空阔,阳光直直地洒在校园操场的绿草地上,一端是我们几个定定的身影,一端是渐行渐远同学的背影,别离,让我们显得虚弱、渺小而孤单。
最后去火车站送另几个同学。站台上,火车已徐徐进站,即将的天各一方,让我们的心悸动不安,像砸重锤一样闷而重,心跳仿佛要冲出胸腔般。在短暂的瞬间我们伸出手重重地握别,一声"再见"刚从口中沉重地说出来,就已被气笛的长鸣淹没,车轮轰隆轰隆地替我们道着“”再见!“再见!”“再见!”———我不禁又挥起手臂喊出那句"别一忘一了一写一信!"声音夹杂在铁轨的隆隆声中,无以阻挡地飞奔向了远方!
我们果真不失言,书信往来不断,说青春的苦恼、失意和对未来的期待。我喜欢躲在自己的卧室里,一个人静静地写信,一盏台灯伴着我,还有笔落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诉说着离别的想念和自己的心语。
信写完了,就连装信封、寄信也满是仪式感。单是信纸的叠法就有好几种,现在想来都有些模糊了。信纸叠的要宽窄适度,装进信封里才恰好。封口后,信封要平整,而不是鼓鼓地凸起。然后贴好邮票,再投进绿色的邮筒,直听见"啪"的一声,表明信没有卡在细窄的投口处,而是落进了邮筒的肚子里才放心而去。接下来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几天后能收到?大约几天后又能收到回函?盼信的日子满是期待的心情,收到信后的惊喜就是补偿。
读信,也是躲起来一个人静静地读。贾长顺同学数学最好,读师范时肯定是选数学系了,他在信中说自己不善言辞,属于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那种,怕因此耽误学生,想毕业后留教导处工作,问我如何建议?我当然感慨他有颗善良的心,也持赞同意见。
同学间各抒己见,也问候打听其他同学的情况。我们的袁智利同学最为不幸,在钓鱼时,鱼勾挂到水下的鱼网,一向水性好的他游入水中摘鱼勾时,不巧被鱼网缠住无法脱身而遇难。当时电视剧《上海滩》正热播,袁智立长得和男二号丁立特像,名字又都有个立字,我们都叫他“阿立"。阿立多才多艺,尤善书法,人也帅气。好一个少年就这样永别了!
我的邻桌兼蜜友张铁娟和我最好。娟是养女,那时我们的爸妈都还是中年,而娟的养父母已经是白发苍苍了。她常想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又在哪里?又不知去哪里找,小小年纪满是心事,身体多病,像林黛玉。我们彼此想念,通信最多。也许因为想念致诚吧!有一次梦中见她微烫了发稍,一个人抱着只小狗,孤伶伶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过了一段时间我坐火车去探望她,她果真如我梦中的样子,怀里抱只小狗,坐在台阶上。着时让我惊了一回。
文章来源:《当代会计》 网址: http://www.ddhjzz.cn/zonghexinwen/2021/1014/1549.html